琼· 米切尔 / 梅根· 鲁尼

典藏精选

路易威登北京Espace文化艺术空间将于2025年4月19日至10月19日荣幸呈现展览《自然之绘》,汇聚两位当代重要画家琼·米切尔(Joan Mitchell)与梅根·鲁尼(Megan Rooney)的作品。本次展览在路易威登基金会 “墙外” 项目的构架内呈现,该项目在东京、威尼斯、慕尼黑、 北京、首尔和大阪的路易威登Espace文化艺术空间展开,秉承基金会的使命,旨在邀请更广泛的国际公众参与基金会的活动。

作为20世纪绘画领域最具生命力的代表之一,琼·米切尔(Joan Mitchell)的创作生涯横跨美国与法国。她崛起于抽象表现主义浪潮,是其中为数不多的女性艺术家之一。无论是在艺术层面还是在情感层面,她与法国的联系都极为深远。受莫奈、梵高和塞尚的影响,她于1959年定居巴黎,1968年后在韦特伊(Vétheuil)迎来其创作成熟期。米切尔的绘画技法植根于抽象表现主义,逐渐发展出其独特风格:笔触强劲有力,色彩鲜活而充满动感。其绘画通过大幅度的动态运笔传递出即时性与情感张力。她对色彩与光的探索尤为突出,以色调唤起情绪,通过对比色来调制光线以增强画面亮度。与风景的亲密关系是其绘画的另一重要特征,韦特伊的自然环境是她的灵感来源,她将这些风景转化为一种饱含情感与感官共鸣的抽象形式。她曾说“我随身携带着我的风景”,显示出自然在其创作中的核心地位。2022年路易威登基金会的回顾展凸显了她独特的绘画语言。米切尔的艺术从大师的创作中汲取养分,融合了记忆与情感,亦从音乐与诗歌中获取灵感。作品中的节奏与抒情特质折射出她对这些艺术形式的深刻理解,并在画面中丰富情感深度与复杂性。

梅根·鲁尼(Megan Rooney)生于南非,童年在巴西度过,后移居加拿大,最终定居英国伦敦(2014年至今)。她的创作将绘画材料动态化,挥洒于画布与墙壁。无论载体或形式为何,她的绘画行为皆是一种近乎表演性的身体投入,最终凝结为她的大型绘画作品。2022年,她融合绘画、建筑与表演,在路易威登基金会的展览《色彩的赋格》中构建了一种始终以对现实的隐喻作为根基的非具象图景。艺术家通过多种工具直接于墙面作画,呼应着身体在场域中的和谐律动,营造出了一个色彩鲜活的沉浸式空间。历经油彩、丙烯、色粉等不同媒介的漫长创作过程,她的作品兼具情感氛围与地质质感。艺术家通过以丙烯或油彩铺就流动或浓稠的底色后,转而执色粉棒勾勒线条,重构画面。鲁尼探索丰富色调的密度与和谐(或冲突)的融合,对真实空间与自然的隐喻亦会在画面中悄然浮现。

值米切尔百年诞辰之际,路易威登北京Espace文化艺术空间荣幸地将她的作品与鲁尼的绘画同时呈现,并着重展现她们艺术实践中的深刻关联与互文。两位艺术家的创作均以全身投入的大幅绘画为特征:米切尔充满动势的笔触与鲁尼在绘画中展示出的身体动态(比如手印),揭示了她们与其作品的亲密联结。鲁尼对色彩和姿势的运用与其对行为艺术的兴趣,模糊了绘画、装置与现场行动之间的边界,创造了一种沉浸式体验;而米切尔的风景则通过色彩与质感激发了观者的强烈情感反应。展览既是对米切尔开创性创作遗产的致敬,亦是对鲁尼突破边界的艺术创新的呈现,二者共同邀请观众探索抽象与表现主义绘画在过去和当下之间的丰沛感官对话。

关于艺术家

琼·米切尔1926年出生于美国芝加哥,是美国抽象表现主义领域中为数不多的女性艺术家代表。幼年时期,她常出入博物馆,由此接触到欧洲现代主义绘画。她深入研究塞尚、梵高、蒙德里安与康定斯基等艺术家的作品,并于1948年(与波洛克联展一年后)前往法国,1959年正式定居于此。在巴黎生活十年后,她迁居至塞纳河畔的韦特伊——莫奈珍视的灵感源泉之一,此地使她全然沉浸于自然景观之中。1992年,米切尔在巴黎逝世。米切尔的作品近年展出于以下展览:《莫奈与米切尔》,路易威登基金会(法国巴黎,2022);《琼·米切尔:色彩世界》,澳大利亚国立美术馆(澳大利亚堪培拉,2021);《琼·米切尔回顾展:生平与绘画》,布雷根茨美术馆(奥地利布雷根茨,2015);路德维希博物馆(德国科隆,2015);《琼·米切尔:风景记忆》,卡昂美术馆(法国卡昂,2014);《琼·米切尔:纽约画派的再发现》,埃姆登美术馆(德国埃姆登,2008);马尼亚尼宫(意大利雷焦艾米利亚,2008);吉维尼印象派博物馆(法国吉维尼,2008);《琼·米切尔的绘画》,惠特尼美国艺术博物馆(美国纽约,2002);伯明翰艺术博物馆(美国阿拉巴马州伯明翰,2002);沃斯堡现代艺术博物馆(美国得克萨斯州沃斯堡,2002)与得梅因艺术中心(美国爱荷华州得梅因,2002)。

梅根·鲁尼1985年出生于南非,现生活并工作于英国伦敦。幼年随家人移居巴西里约热内卢,数年后迁至加拿大度过大部分童年时光。她成长于多伦多附近的马克汉姆。2011年她于伦敦金匠学院获艺术硕士学位,2014年起定居伦敦。鲁尼的艺术实践涵盖绘画、雕塑、装置、表演及语言媒介,以此构建相互交织的叙事。身体性在其作品中持续显现,并通过创作实践不断探索。鲁尼在多个机构呈现其个展,包括《静谧天空、低语孔洞》,多伦多当代艺术博物馆(加拿大,2020年);《山火》,杜塞尔多夫美术馆(德国,2019);《绿,我愿你绿》,萨尔茨堡艺术协会(奥地利萨尔茨堡,2020);《回声与时光》,剑桥奇特尔庄园艺术中心(英国,2024年),同期呈现表演作品《旋落天穹》。其参加的群展和双年展包括:《童年:追寻梦鱼的又一个香蕉日》,东京宫(法国巴黎,2018);《午夜喧嚣》,里昂双年展(法国,2019);《日落月升》,蛇形画廊“公园之夜”项目(英国伦敦,2018);《(X)幻境》卫·罗伯茨艺术基金会(英国伦敦,2017);《色彩的赋格》,路易威登基金会(法国巴黎,2022)。

关于路易威登基金会

路易威登基金会致力于将当代艺术及艺术家带入大众视野, 并展示这些艺术家在20世纪的创作灵感之源。基金会所举办的展览及典藏旨在帮助更广阔的群体了解艺术。由加拿大- 美国建筑师弗兰克‧ 盖里(Frank Gehry) 所设计的路易威登基金会建筑本身即表达了基金会的艺术主张, 同时也是21世纪建筑风格的杰出代表。路易威登基金会自从2014年10月开幕以来,已经吸引了来自法国及世界各地超过一千万人次访客参观。路易威登基金会致力在基金会以及与公共和私人机构合作推广国际艺术活动, 合作对象包括莫斯科普希金博物馆和圣彼得堡埃尔米塔日博物馆(2016年的《现代艺术经典 —— 史楚金个人收藏系列》与2021年的《莫洛佐夫个人收藏展》)、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现代:MoMA 在巴黎》),以及伦敦考陶尔德艺术学院(《考陶尔德收藏: 印象派视界》)等。基金会艺术部门亦规划了“Hors-les-murs” (墙外)项目, 于东京、慕尼黑、威尼斯、北京、首尔和大阪的路易威登空间专门展出来自典藏作品的特别展览。这些展览免费向公众开放并通过特定的文化交流活动进行推广。






路易威登北京Espace 文化艺术空间

北京市建国门外大街1 号 国贸商城南区 西楼

周一至周日上午11 点至下午7 点,公共节假日正常开放, 入场免费